环球要闻:家中无矿成IPO硬伤,容汇锂业行业分类飘忽不定

文/乐居财经 李姗姗

自去年4月底开始,锂电板块、盐湖提锂板块持续走强,最高涨幅超50%。与此同时,锂电龙头企业也活跃于A股市场,赣锋锂业(002460.SZ)、亿纬锂能(300014.SZ)、天齐锂业(002466.SZ)等纷纷飘红,一时间风头无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搭上热门赛道的快车,一家锂电池上游锂盐生产企业——江苏容汇通用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容汇锂业”)实现业绩翻倍,在此背景下,容汇锂业寻求创业板IPO,并在前不久更新了招股书。

作为一家新三板摘牌企业,深交所创业板并非容汇锂业的首选,2020年还有过一段上交所科创板IPO的经历,但在接受了三轮问询后最终因“科创属性”不足而撤回申请。

转战深交所,容汇锂业的创业板定位同样遭到监管问询,不仅如此,其在上交所和深交所频繁变更的公司行业分类也布满疑团。

实际上,冲击A股上市以来,容汇锂业的一直因为“缺锂”而备受关注,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中少数没有锂矿资源的锂盐企业,“家中无矿”成了容汇锂业最主要的短板。

同时,因为“缺锂”带来的问题,如原材料采购高度依赖海外供应商及单一供应商,存货高企,存货跌价损失风险较大等,也时刻牵动着容汇锂业的上市命运。

虽然近年来公司已通过签订长期协议、包销协议等方式补足短板,但供货渠道仍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长期来看,如何真正摆脱原材料的桎梏,是一个终究需要直面的问题。

更为担忧的是,今年2月份以来,锂电板块持续下挫,容汇锂业主要产品价格也纷纷下跌,未来公司可能面临业绩变脸的风险,在此境况下,容汇锂业还能否在资本市场争夺一席之地?

一、学霸夫妇创业,保荐机构入股

容汇锂业的创始人是一对学霸夫妇,妻子陈梦珊拥有上海交通大学EMBA、荷兰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丈夫李南平本科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后进修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

夫妇二人一个是60后,一个是70后,李南平比陈梦珊大了整整十岁。

1982年,大学毕业的李南平来到化工部炭黑工业研究设计所从事研究工作,工作七年后,又先后在厦门欣丰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南通世佳纺织涂层有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在南通华冠贸易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贸易公司的工作经历,让李南平萌生了创业的想法。1994年,他创办了南通市迪安经贸发展公司(下称“迪安经贸”),进行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的批发。创办当年,硕士毕业的陈梦珊来到迪安经贸任财务部经理,二人在此相识相知。

企查查显示,目前,迪安经贸的登记状态为“吊销,未注销”,而吊销一般指工商局对违法企业作出的行政处罚。

此后,李南平夫妇一同在香港泛亚旗下多家公司任职,出双入对,包括南通泛亚锂业、艾尚佳(南通)家纺、容汇有限等。直到2011年,二人直接持有容汇有限(容汇锂业的前身)的全部股权,容汇有限也由外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

据悉,容汇有限成立于2006年7月,由香港泛亚出资360万美元设立。2015年10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由27位自然人股东持股。

递表前,容汇锂业股东阵容已扩大至58位。其中,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李南平、陈梦珊夫妇合计持有公司42.43%的股份;公司股东中有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天赐材料(002709.SZ)、上海柘中(002346.SZ)、兴业股份(603928.SH),分别持股4.89%、4.89%和1.45%;此外,还有7家私募基金,其中宁波君度持股9.16%,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董事会成员邵晓冬、葛建敏、黄建宏和张军均持有股份;其他自然人股东达33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IPO,容汇锂业的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后者全资孙公司青岛金石在容汇锂业持股3.85%,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二、前次申报失败致老股东退出,行业分类频繁变更疑团重重

报告期内(2020年-2022年),容汇锂业完成了五次股份转让,其中不乏老股东减持套现。

2020年8月和12月,江苏海普、北京中融先后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股东行列,分别套现1005.6万元和2481万元,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8.38元/股、8.27元/股。

递交招股书前夕,2022年1月,公司原股东上海赛领退出,套现6667万元,股权转让价格为11.3元/股;一个月后,陈建华、武自安又先后减持套现1.06亿元和9204万元,股权转让价格均为11.8元/股。

三位原股东进行的股权转让,使得公司由此新增了六位股东,分别为上海容彧、慕永涛、杨毅、李珂、江卫平和杭州钰澄。

六位股东突击入股的情况引起监管层的注意,深交所要求容汇锂业说明申报前一年内新增多名股东的原因,并结合同期可比数据及经营业绩进一步说明入股价格公允性,是否涉及利益输送情形,相关股东锁定期安排是否符合规定等。

实际上,作为一家新三板摘牌公司,深交所创业板并非容汇锂业的首选,此前公司曾有一段上交所科创板IPO的经历。2020年12月23日,容汇锂业科创板IPO获受理,但历经三轮问询审核后,随着公司于2021年12月撤单而最终无缘科创板。

根据容汇锂业回复问询函,报告期内多家老股东退出的原因也大多指向科创板上市失败。

乐居财经《预审IPO》注意到,从科创板IPO到创业板IPO,容汇锂业的“行业分类”出现多次变更。

首次科创板IPO中,容汇锂业递交的申报稿中将公司行业分类归为节能环保领域中的“动力电池及相关服务”,上交所对此进行了相关问询;二轮问询中上交所继续追问公司是否属于基础化工领域企业,容汇锂业更是直接将行业分类变更为新材料领域中的“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子领域;这一情况也遭到上交所的再次问询,要求其说明变更科创板行业领域的原因及合理性。

虽然容汇锂业在回复中对上述问题一一作出解释,但最终还是因“科创属性不足”而撤回上市申请。

科创板“折戟”后,容汇锂业将目光转向创业板,相同的剧情再次上演。2022年6月10日,公司递交的首版招股书中,将公司划分为“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而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的证监会行业分类均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雅化集团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深交所对此提出质疑。

容汇锂业解释称,同行上市公司上市时间较早且涉及锂矿开采和金属锂冶炼,因此归类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时,公司属于深加工锂环节,不属于锂矿开采企业,产品不包括金属锂,区别于上述公司。

不过,容汇锂业接下来的操作却有些“打脸”。在深交所二轮问询过后,公司近期更新的招股书中又将行业分类变更为与雅化集团一样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这一举动令人感到不解。

三、存业绩变脸风险,公司大股东既是大客户又是供应商

容汇锂业主要从事深加工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必须的关键材料,并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电池等锂离子电池产品。

近些年,在下游新能源行业的拉动下,锂矿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销售价格均大幅增长,容汇锂业迎来业绩快速增长期。2020年-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6亿元、15.42亿元和59.1亿元,2021年及2022年同比分别上升204.74%、283.27%;取得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38.82万元、3.7亿元、19.05亿元。

从2021年锂产品营收水平来看,容汇锂业以15.16亿元位居第六,但仍较赣锋锂业83.23亿元以及天齐锂业50.18亿元的营收规模有较大差距。

报告期内,容汇锂业主营业务毛利率也持续上升,各期分别为10.55%、45.72%和49.36%。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11.15%、47.66%、54.64%,与行业相比,容汇锂业稍显逊色。

不过,业绩猛增的背后,容汇锂业可能面临业绩变脸的风险。2023年1月以来,公司主要产品价格纷纷出现下降,截至2023年3月末,其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市场价格分别为22.95万元/吨、31.7万元/吨,较2022年分别下降40.65%、5.63%。若未来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则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将造成不利影响。

从容汇锂业的销售客户情况来看,其存在大客户依赖的情形。2020年-2022年,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8.36%、71.79%和73.6%,持续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之一九江天赐为容汇锂业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89%。据悉,九江天赐自2015年开始成为公司客户,公司主要向其销售高纯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并受托加工高纯碳酸锂。

报告期内,容汇锂业向九江天赐及其关联公司的销售金额分别为3819万元、6819.82万元、5516.1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5%、4.42%和0.94%。而公司向其销售产品的具体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对比,并未在招股书中作详尽披露。

实际上,九江天赐不仅是公司大客户,还是公司的供应商。报告期内,容汇锂业主要向其采购电力、整齐、生活污水处理服务等,采购金额分别为1211.49万元、2111.44万元、2274.09万元。九江天赐在容汇锂业同时扮演三重角色,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令人怀疑。

四、“家中无矿”成主要短板,供货渠道稳定性存隐忧

容汇锂业不仅依赖大客户,还存在高度依赖海外供应商的情况。2020年-2022年,公司境外采购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94%、61.33%和85.71%。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相比于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同行业上市公司,容汇锂业是行业头部企业中少数没有锂矿资源的锂盐企业,公司锂资源储备不足,因此大多采购于锂精矿资源供应高度集中的澳洲和南美地区。

“家中无矿”成了容汇锂业最主要的短板,而为了稳定自己的供货渠道,容汇锂业采取了多种方式。

首先是签订长期协议,公司与澳大利亚Pilgangoora签订锂精矿购买协议,公司在2021年至2024年每年可获得锂精矿购买量为12万吨,合同到期后公司可选择延期至2028年;与巴西AMG签订的锂精矿购买协议,自2021年起每年的最小购买量为3万吨锂精矿,直至购买量达到14.5万吨。

其次是包销协议,2022年,容汇锂业与四川普得和津巴布韦Kamativi签订包销协议,获得其锂精矿包销权。据悉,津巴布韦Kamativi矿山的锂精矿资源量约355万吨。

再者,是通过贸易商采购锂精矿。报告期内,公司向四川费特森新能源、建发物流集团、万向资源等多家贸易商采购锂精矿。

此外,还有代理商补充。2021年,公司通过日本三井及Hanwa上海两家代理商分别采购锂精矿1.79亿元、3831.75万元,占当年锂精矿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为34.81%和7.43%;2022年上半年,公司再次通过日本三井采购锂精矿3.49亿元,占比31.96%。

表面上看,容汇锂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十分丰富,但细看之下,这背后存在隐忧。

一方面,容汇锂业通过贸易商和代理商采购原材料的占比存在大幅波动的情形。2020年-2022年,公司向贸易商采购锂精矿金额占各期锂精矿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3.75%、0%、9.11%;向代理商采购锂精矿金额的占比分别为0%、42.34%和8.17%。大幅变动之下,公司通过该渠道采购原材料或并不稳定。

另一方面,容汇锂业高度依赖单一供应商。2020年,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占比为56.57%;到了2021年,这一占比上升至67.97%;2022年,进一步大幅增长至92.72%,其中向澳大利亚Pilgangoora的采购占比就达到62.51%。

前五大供应商中,澳大利亚Pilgangoora常年为公司最大供应商,期内向其采购金额分别达1.03亿元、1.84亿元和28.9亿元。根据协议,公司与该供应商还约定了可以同比例减少对容汇锂业和其他客户供应数量的条款。

假设澳大利亚Pilgangoora减少供应量,则为满足自身需求,容汇锂业需要向其他第三方采购锂精矿,在市场价格高于长协价格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容汇锂业采购成本的增加。根据测算,若澳大利亚Pilgangoora减少20%的供应量,将导致公司利润总额下降7.1%。

而更令其感到担忧的,是这一最大供应商的背后还出现了竞争对手的身影。

在2017年,赣锋锂业通过Pilbara公司获得澳大利亚Pilgangoora锂辉石项目部分权益;同年,长城汽车也入股Pilbara,并获得Pilgangoora锂矿项目部分产品的包销权;2019年,宁德时代入股Pilbara公司。竞争对手入股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为其供货渠道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隐患。

五、“囤货”引致大额跌价损失,错失优质锂资源

手里无矿受制于人,为保“口粮”不断,因此“囤货”成了必备。

报告期各期末,容汇锂业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04亿元、1.4亿元和1.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4.57%、11.65%和49.94%,持续增长。招股书显示,公司存货构成主要为原材料、在途物资、在产品和库存商品。

虽然提前备货能在一定程度上回避原材料价格提升对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因原材料和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下降,或因市场原因造成客户变更或取消订单导致公司产品无法正常销售,带来存货大幅跌价的风险。

2020年-2022年,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2815.71万元、2316.94万元、2312.09万元,占各期期末存货账面余额的比例为21.31%、14.16%和1.27%。显而易见的是,容汇锂业庞大的存货储备造成了较大的跌价损失。

实际上,容汇锂业早已意识到自身锂资源不足的问题,将目光瞄向国内锂资源。

2017年,容汇锂业以2.58亿元收购了西藏麻米错12.6%的股权。同时,公司还计划在三年内以7.65亿元继续收购西藏麻米错38.4%的股权,并支付了2500万元定金,待收购完成后,容汇锂业将成为西藏麻米错的控股股东。

据悉,麻米错盐湖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麻米乡境内,湖表卤水锂矿总资源量为250.11万吨,达到了大型盐湖矿床规模,是世界少数几个锂资源量超过百万吨的盐湖之一,锂浓度为1073mg/L,镁锂比为3.97:1,是我国国内资源禀赋最好的盐湖之一。

然而,三年之约并未如期完成。2020年11月,公司与西藏麻米错签订补充协议,将收购计划延长两年,且收购价格调整为8.36亿元,较此前增加0.71亿元。

不过,这一锂矿收购计划在2021年5月戛然而止,容汇锂业给出的解释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长期考虑。进一步聚焦主业”。

但实际上,容汇锂业收购西藏麻米错还存在资金上的难题。

截至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4.9亿元、3.5亿元,而收购西藏麻米错却需要超8亿元,以容汇锂业的资金情况,并无力承担,而若举债收购,将会对公司现金流产生较大压力。

再加上收购计划持续期间,容汇锂业正冲刺科创板上市,上交所在一轮问询中特别关注了公司收购的具体资金金额、来源,以及是否存在规避上市后重大资产重组相关监管规定的情况。

多重因素下,容汇锂业错失了收购西藏麻米错的机会,前期支付的2500万元定金也打了水漂。 

相关公司:容汇锂业

关键词: